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能做到“食不言”吗?据报道,浙江三门县浬浦中心小学推出“无声食堂”:学生就餐时不能说话,要加饭加菜用手势示意。4月15日,副校长林勇称,“实行一个多月了,就餐时安静了许多,秩序也变好了,低年级段(一至三年级)学生就餐时间缩短约5分钟,粮食浪费情况也有好转。”

“食不言寝不语”,是老一代中国人自小耳熟能详的一句古训,但现在的年轻夫妇,比老一辈更少地受到“古训”等传统观念的影响,对小孩子来说,这句话自然更为陌生。

从身体健康的角度,有人认为吃饭说话,易引发危险,如吃进鱼刺、骨头等等,还不利消化;但也有相反的认识,如称吃饭说话降低了吃饭速度,反有利于消化吸收。重要的是,吃饭不能说话,人们失去了一个情感交流的场所,一顿饭也吃得索然无味。

吃饭说话的好与坏见仁见智。为了让孩子能专心吃饭,提倡学生吃饭少说话,也有必要。不过强制学生不说话,就显得矫枉过正。浙江三门县浬浦中心小学还规定,如果有学生不慎出声,“红领巾督查小组”会及时纠正,并扣除所在班级的纪律分。

这样的做法,就有强制干预学生自由之嫌,更像是“因噎废食”。学校不应该把学生变成循规蹈矩、“噤若寒蝉”的“顺民”,而应该给学生更多自由空间,如果连吃饭都不自由,学生的其他权益也难以保障。万物竞自由,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,学生才能茁壮成长,拥有独立人格,懂得维护自身正当权益。

学校可以提倡学生吃饭时少说话,也有必要弘扬用餐文明,但不能强制让学生变成整齐划一的“吃饭机器”。提倡与强制的关系,其实很微妙,容易被有意或无意地进行混淆。学校对学生负有教育责任,让学生遵守饭堂纪律,让学生变得更懂礼貌、讲规矩,这是在尽自身职责,但学校需要明晰边界、坚守边界,切忌不可打着教育责任的旗号向学生“抡大棒”,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