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了这么多年书,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。那就是“认真”二字,是老师教育学生或者家长教育孩子的绝对高频词。

“孩子,你上课要认真听讲。”家长常常这么说。

“同学,你读书要认真才行。”老师常常这么说。

我教书的最初若干年,我也常常对学生这么说。但后来,我忽然发现,有时候不是学生不想听你的教导,而是他们压根就不知道“认真”是什么意思,怎样做才算认真。

对成年人而言,他们认定“认真”是一种态度,但对未成年人来说,认真这个词本身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。他们需要知道具体如何去做,才可以当得上“认真”二字,而不是只告诉他们“认真”就行了。

而这也常常是我们成年人的短板,甚至从未深入思考过。很多人迷信“态度决定高度”,但事实上,只有态度远远不够,还必须要有方法才行。

下面,我就以准课堂实录的形式,记录一下我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怎么做才算认真听讲,才算认真读书。

开学之初,我就反复强调国学课上务必要带哪些基本的学习用书。也给了学生较长的缓冲和准备时间。然后,“十一”之前告诉他们,假期之后,如果还有哪位同学不按照要求做好准备,那他就只能站着听课了。

然而,“十一”之后的第一节课,发现仍旧有一小部分同学未按要求备齐学习用书。于是,就让他们站着听一节课,惩罚一下,让他们长一点儿记性。

我给学生们讲,你不要觉得老师是跟你过不去,在惩罚你的同时,其实老师自己也不舒服。然后我给他们讲了一个真实又有趣的小故事。

十多年前,我还是一位年轻教师,我们语文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,学问修养极好,轻易不发脾气,学生也很喜欢他。

但某一日下课之后,只见他气冲冲回到办公室。我问他怎么回事,原来是被某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给气到了。

“您不理他不就完了吗?对他视而不见就好。干嘛非要批评他,还把自己惹一肚子气呢?”我这样宽慰这位前辈。

“你有过换牙或者坏牙的经历吧?”这位老师听了我的话悠悠地说。

我听到他这个比方之后,忽然大笑起来。

我在讲到这里时,有意识地停顿了一小会儿,我在观察学生的反应。

有一小部分人游离于老师讲课之外,他们觉得我讲的和他没有关系;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面无表情,他们似乎在等着老师接着往下讲。

这时候我话锋一转,对他们说,我的故事其实已经讲完了。接下来我要讲一讲关于什么是上课认真听讲的问题。

你们每个人都知道,上课走神儿是不对的,因为那是不认真听讲的表现。那专心听老师讲,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,老师讲什么就记下来什么,这就是认真听讲的表现吗?

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点头,对后一种做法表示认同。我告诉他们,这样的所谓认真听讲,远远不够,收获非常有限。

真正的认真听讲,是要在思维上领先老师所讲的内容一点点,在老师讲完一句话或者一段内容之后,要有所预判,有所期待,想一想老师下面会讲什么,会如何讲。

这样做无非有两种情况产生:

一种是你的预判和期待得到实现,这时你会比较有成就感,因为你积极而有效的思维,根据老师的讲课逻辑准确预知了下面要讲的内容。

另外一种就是你的预判和期待没有实现,这时更激发你的思考,你会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老师所讲的和我的预判不同,是他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。

在听老师讲课时,让你的思维稍稍领先一步,才会有更大的收获,这就是认真听讲的真正含义。被动地听老师讲,把老师所讲的内容都记下来,或者干脆完全游离于课堂之外,那都算不上是认真听讲。

为了让他们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更广泛的认识,我由此延展开来,谈到关于阅读的问题。

阅读过程中,也不能读到那里算到哪里,而是我们要有所期待,有所预判,想一想接下来作者会怎样写,情节会怎样发展,为什么会这样发展等等,这样我们也才会有更多的收获。

比如,我们都有阅读探案推理小说的经历,我们在读这一类小说时,常常是不断地在猜测判断谁是真凶,下一步案情会怎样发展,等等。

有时候我们的预判是对的,可是大多数时候小说情节并没有按照我们推测的那样发展,但无论如何,正是这样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参与,才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快感,并有更多的阅读收获。

我在讲到这个例子时,看到教室最后排的一个女孩很兴奋地拿起一本书在对着我晃动,一边晃动,一边微笑着不断地用力点头表示赞同,虽然我看不清书的名字,但我知道那一定是一本推理探案小说。

绕了一大圈,这些道理讲完之后,再次返回刚刚我讲的故事,问学生我为什么会在那位老教师说到关于坏牙的时候大笑起来。

这时候有学生说,那坏了的牙,让我觉得疼痛,就想着尽快要拔掉它。他完全按照他的经验来理解,但并没有完整联系我所讲的内容。

我对他说,这个理解不能说完全不对,但是对我刚刚讲的故事中的关键词句并没有完全把握住,我又有意识地重复了一遍这个小故事,并强调了其中的一些关键词。

这回,有学生意识到了,那位老教师说关于“坏牙”的事儿,是他在打比方那学生就像是一颗坏牙一样,明明知道你碰到它会疼,但是还会忍不住时常用手指碰碰它,用舌头舔舔它。

因为这个比方实在是太恰当,太形象了。这位老教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告诉我,上课时,老师对那些违反纪律的学生采取不理不睬,视而不见的态度是多么难的一件事。于是我大笑起来。

接下来的问题就好解决了,我问学生,为什么我要讲这个故事给他们听呢?学生就很自然地知道,不要成为老师心目中的那颗“坏牙”。

【课后反思】

这节课,我想学生除了对“坏牙”的笑话有较为深刻的印象之外,还更明白了具体怎么做才算是认真听课,才算是认真读书,这应该是这节课的最大收获。

作为老师、家长,我们不能只告诉孩子们他们该做成什么样。态度固然很重要,但只有好的态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,还必须要有好的方法才行。

对于孩子来说,与其喋喋不休地告诉他们应该做到怎样,不如教给他们一步步的可操作的高效的办法,这远比告诉他们应该或者必须达到某一个目标要重要得多,有用得多。